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優先接種......
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
我國已同步開展了基于5條技術路線的研發攻關,從4月2日批準第一個疫苗開展I、II期臨床試驗,到6月份批準三個疫苗緊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來多個疫苗陸續在境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總體工作進展順利。
與此同時,對于新冠疫苗誰能打?什么時候打?去哪打?等相關問題,國務院給出了統一答復。
曾益新表示,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是由于他們的工作關系,感染風險比其他人群更高一些,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需要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有效保護好。
此外,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疫苗接種是新冠疫苗接種分步走的第一步,隨著后續新冠疫苗正式上市、生產供應保證能力逐步提升,對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后續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開展,“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主動免疫建立群體免疫保護鏈。
對于以上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國內將在冬春季開展。除此之外,其他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也不必擔心,目前而言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
①各地將按要求及時公布接種點和接種時間,大家可關注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的信息。
②也會根據接種需求考慮設立臨時接種點,上門服務。
③接種條件將有嚴格規范。
④所有接種點都會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
提醒:接種疫苗要攜帶身份證,做好疫苗登記!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半年以上基本沒有疑問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但一些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是沒有疑問的。
曾益新說,今年上半年,中國一些疫苗啟動一二期臨床試驗,很多志愿者參與其中,也一直在進行隨訪。數據顯示,這些志愿者的抗體依然存在。
此外,很多醫療機構也對康復出院的新冠病人隨訪,深圳市傳染病醫院對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隨訪數據顯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個月后還存在抗體。“這些數據都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沒有太多疑問。但能不能保證5年、10年甚至終身免疫還不能下結論。
曾益新解釋道,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要打一次?不是因為它保護期一年,而是因為病毒變異了,不同的病毒亞型在流行。對于新冠疫苗,樂觀估計,不用半年、一年就接種一次。
國家衛健委:不可以!打了疫苗也請做好防護,戴好口罩。
最新消息,截止12月18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關聯病例,無新增本地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確診病例1:某女,48歲,河北籍,北京慶豐包子鋪酒仙橋店員工,為12月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2月15日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并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2月17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12月18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確診病例2:某女,46歲,河北籍,與確診病例1同單位員工、同宿舍居住,為12月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2月15日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并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2月18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據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朱晟介紹,對新增病例所居住的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員工宿舍和工作場所進行環境采樣,已采集109件,其中,宿舍區21件樣本呈陽性,其余88件均為陰性。
此外,據遼寧省衛健委消息,12月18日0時至24時,遼寧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大連市報告,屬普通型病例。目前,尚有7例無癥狀感染者在定點醫院隔離
治療。
據黑龍江衛健委網站消息,12月18日0-24時,黑龍江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例(綏芬河市)。
無癥狀感染者1:男,62歲,退休人員,現住綏芬河市錦繡城小區,為確診病例楊某某的密切接觸者。
無癥狀感染者2:女,43歲,無業,現住綏芬河市錦繡城小區,為確診病例楊某某的密切接觸者。
12月18日,此2人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專家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現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隔離醫學觀察。有關部門已針對其所排查出的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落實隔離管控措施,對其曾活動過的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和封閉管理。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12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作出解答。

張伯禮院士認為,近期我國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病例,但一旦發現就能夠很快控制,很少傳到三代,證明我國對于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張伯禮院士提醒,進入寒冷冬季,今年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仍需高度警惕和預防。對此,張伯禮院士也從三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第一,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例如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以前的經驗證明了這些方法是有很好防控作用的,希望大家能夠堅持,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情況就會大大改善,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慎終如始。
第二,希望各個有關部門能夠提前安排好今年春節返程休假時間,提前做好預案。有需要回家過年的人,可以安排提前放假,不要都趕到春運高峰那幾天放假,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就先不要回,如此既避免擁擠,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問題。
第三,醫療衛生部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能掉以輕心。發熱門診也好,隔離病房也好,各種的人和物的準備,依然不能懈怠,一旦發現個別零星散發病例,就能在第一時間把病毒阻斷,不讓病毒發展。
張伯禮院士表示,今年不會再出現像年初武漢那樣的疫情,大家盡管放心,過一個祥和的、快樂的春節,這個一定能夠達到 。